運動過量 倒在急診室門口的醫生 | 養生知識網


 

A-A+

運動過量 倒在急診室門口的醫生

2020年01月13日 體育健身 暫無評論 閱讀 1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猝死你瞭解多少呢?猝死可不僅僅是會發生在疾病中,運動過量也會導致猝死,你知道嗎?怎麼樣才能合理的控制運動量,避免危害健康呢?

倒在急診室門口的醫生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由於舉辦院運動會,急診科的醫生護士,多數到醫院文體廣場參加比賽或加油助威,只留下李醫生和幾位護士值班。

接近傍晚,運動會的長跑項目開始了!“運動員”什麼打扮都有,有穿白大衣的,有穿運動服的,甚是 “養眼”。李醫生禁不住走了出來,到急診門口偷閒觀看。

神經科楊醫生從遠處跑了過來,快到急診科門口時,好似腳底一歪,突然倒在馬路上。熱鬧的人群戛然安靜下來。

李醫生迅速衝向前去,將倒地的楊醫生翻了過來。

“沒氣了!”李醫生右手迅速伸向楊醫生的頸部,開始觸摸頸動脈。

“脈搏摸不到,可能是心室顫動。”李醫生想,遂舉起右拳,向楊醫生的胸部重擊一次,然後將雙手放到楊醫生的胸部,開始快速進行胸外按壓。同時趕到的護士小王開始給楊醫生做人工呼吸

約搶救兩三分鐘,楊醫生恢復了神智。隨後,李醫生和護士把楊醫生抬上擔架車,送到急診搶救區。

由於現場處理及時有效,到達搶救區時,楊醫生已完全恢復,各項生命徵象均恢復正常。

後來的會診分析,30多歲楊醫生平素身體健康,無心臟史,但缺乏持久鍛煉,此次超量運動造成心臟缺血,發生心律失常,很可能是突發心室顫動,差點發生猝死。

專家點評:

所謂運動猝死是與運動有關的猝死簡稱,一般定義為:有或無症狀的運動員和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的意外死亡。強調猝死發生在運動中或運動後,而且患者從發到死亡也就在幾十秒、幾分鐘之內,這是運動猝死最重要的特徵。事實上因不科學健身或多種原因而猝死的人也不在少數,而且近年來逐漸呈現了上升的趨勢。

超負荷運動是誘因

如果心臟有缺陷,如心臟閉合有些問題,在運動量不大時,泵出去的血,發生一點回流,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但是運動起來後,心排血量就不能滿足全身代謝的需要了。而人運動起來後,心肌需氧量迅速增加,心肌不能缺氧,一旦血供不足而缺氧,心肌細胞有氧代謝就會減弱,產能減少,無法提供心臟活動時必需的能量,就會導致心肌梗死。

另外,運動後兒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更容易導致血管痙攣,可造成某些人急性心肌缺血,壞死,心律失常;或心腦血管破裂,致心臟驟停。

需要警惕的是,年輕人易發生猝死。原因是年輕人潛在的疾病還沒有顯現,讓他們自以為自己很健康;再則,年輕人活力四射,會情不自禁地去做超負荷的運動。

非常不適仍運動是高危行為

人在運動時可能出現胸悶、氣促、心慌、頭痛、噁心等情況,不少人以為是運動過程中的正常反應,不予理睬,繼續運動,甚至認為這是自己運動量不夠,導致身體變差,更堅定了繼續運動、加大運動量的信念,這樣相當危險。

爭分奪秒搶救

“猝死”後的4分鐘,是搶救的黃金時間,若4~6分鐘搶救不過來,大腦就會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超過8分鐘人就會死亡。

所以,如果發現有人在運動中突然昏倒在地,應立即將其平臥, 呼叫並撥打120;立刻進行心肺復甦救治,進行有效的胸外按壓最重要,直到專業急救人員到場。

瞭解自己身體後再適度運動

要運動就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健康狀況,進行體檢,及早識別潛在的高危因素,其中家族中有心臟病史、腦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者為高危人群。所以,有心臟疾病史、暈厥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要特別小心。

參加較強運動之前一定要經過嚴格體檢,例如未經過嚴格體檢和沒有訓練基礎的人不應該參加長時間或高強度的比賽活動。定期體檢非常重要,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對於運動員來說,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同時要加強運動現場的醫務監督。對運動員的體檢要更加嚴格,包括心臟負荷試驗、超聲心動圖檢查、負荷心肌核素灌注顯像、腦血管造影等。

能最大程度上避免運動性猝死的途徑是定期動態體檢,心肺運動試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心肺運動試驗通過在運動中對受試者的血壓、心電圖、經皮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潮氣量、氧耗量等生理參數的實時連續監測,分析心肺等系統的最大儲備功能,可早期發現些器官潛在的病變,從而預測運動風險。

怎樣知道自己的運動有沒有過量

(1)能順暢呼吸交談。如果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話都說不出來了,那就是運動過量了。

(2)全身微出汗。如果跑完步,大汗淋漓,那是運動過量了;如果一點汗沒出,那是運動時身體的代謝量太小了,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唯有全身微微出汗,才說明運動量恰恰正好。

(3)肢體有點酸,是正常的反應。如果肢體很酸疼,就是運動過量了。休息了一夜,代謝產物還沒有清除掉,所以才酸疼。

(4)睡覺睡得酣,說明運動量恰到好處。通過一夜的休息和物質充分的再合成,保證了新陳代謝,所以睡得酣。有人運動後,總也睡不著,那是運動過量了,讓交感神經過於興奮,難於抑制了。

(5)精神很飽滿,精神和情緒良好。這是身體適應運動量的一個整體直觀的現象;如果很疲憊,那就是運動過量了。

學游泳,5歲不早 跑馬拉松,50不晚

學游泳兩注意

“如果讓我給孩子推薦一項運動的話,我會選擇游泳,因為它是受益終生的運動。”全國高級游泳教員李涵銘稱,5歲的孩子,語言能力、領悟能力都沒有問題了。

先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是游泳教學的第一步,特別是對於怕水的孩子來說。水中行走、呼吸、漂浮、滑行和站立都是熟悉水性的重要環節。

具體來說,孩子的水中行走適合在淺水區進行,扶住池邊或水槽兩側是較安全的練習方法;呼吸最重要的是吐氣,要學會用力,能提高肺活量;漂浮時身體要伸展放鬆,在這個過程中,要克服怕水心理。

別太依賴泳圈和浮板 跟李教練學游泳的孩子每年有很多,她指出,浮板等輔助工具長期使用會產生依賴,也有很多安全隱患。比如背漂繩子系不牢,還有水袖漏氣等。

跑馬拉松四環節

已參加過多屆比賽的人民日報體育部記者曾華鋒說,馬拉松並不“高高在上”,50歲以上的人照樣可以跑,但要注意熱身、訓練、整理等四個環節。

熱身要熱透 很多人覺得長跑會損傷膝蓋,其實,最忌諱的不是“跑”,而是“猛跑”。今天一點沒練,明天就去參加馬拉松,那身體肯定受不了。熱身運動可先慢跑兩三公里,然後做些拉伸運動

速度要適中 在長跑過程中,速度越快,距離越長,膝蓋受傷概率越大。曾華鋒說,注意速度不要太猛,盡量採用“緩而長”的方式。

每月定目標 曾華鋒有個經驗,可以遵循10%循序漸進原則。比如今天跑了10公里,下個月可遞增到11公里,如果一下子增加到15公里,反而會受到傷害,而且達不到運動效果。

運動後要整理 跑完後要放慢速度,逐漸放鬆下來,是對肌肉最好的保護。可以做一些擴胸、扭腰、高抬腿、輕跳、蛙跳等運動。

結語:你會運動嗎?你知道運動過量的危害嗎?運動時可要警惕哦~

 

 

 

 

標籤:【運動過量】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