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突發情況如何應對 | 養生知識網


 

A-A+

戶外活動突發情況如何應對

2019年03月17日 戶外活動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養生之道網喜歡戶外的人很多,但是戶外活動突發情況如何應對,大家都知道嗎?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戶外活動突發情況如何應對,學一點急救措施吧。

1、扭傷

若遇手指扭傷,要立即停止活動,冷敷15分鐘左右,然後用冷濕布包敷,膠布固定。

若是足踝扭傷,不要強迫活動,冷敷24小時後再熱敷、按摩和塗藥。

如果活動時足踝有劇痛,不能站立和挪步,扭傷時有聲響,傷後迅速腫脹等,可能是骨折,要馬上到醫院診治。

2、中暑

酷暑下長時間徒步最易導致中暑,如果行走時感到頭暈、頭痛、噁心、四肢無力,要盡快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敞開領口,挽高袖子,多次喝水或電解質飲料,服用防暑藥。

1一旦發生中暑,立即讓患者離開高溫現場,到通風陰涼的地方,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之後鬆開所穿衣物,達到散熱的目的。

2往患者手上塗抹風油精或者酒精等物品提神散熱,如果沒有這些物品可以用涼水浸過的毛巾放在頭上,注意常常更換。

3讓患者口服藿香正氣液等解暑藥,淡鹽水也可以起到環節的作用,也可喂患者涼水、綠豆湯等等進行解暑。

3、缺水

驢友要少量多次地補充水分,每次以100毫升為宜。因為口渴就一次性大量喝水,反而會加重心臟負擔,增加身體的疲勞感。

每1000毫升飲用水中可加入鹽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補充身體流失的養分。

找水源首選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區,高山地區尋水,應沿著岩石裂縫去找,乾涸河床沙石地帶往往會挖到泉眼。

在海岸邊,應在最高水線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層厚約5厘米的沉濾水浮在密度較大的海水層上。

飲用凹地積水處的水時,必須做到先消毒、沉澱後煮沸飲用。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個洞,鋪上一層塑料,四周用粘土圍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凝結水:在一段樹葉濃密的嫩枝上套一隻塑料袋,葉面蒸騰作用會產生凝結水。

跟蹤動物、鳥類、昆蟲、或人類蹤跡可以找到水源。

竹類等中空植物的節間常存有水,籐本植物往往有可飲用的汁液,棕櫚類、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幹都含有豐富的水分。

在乾旱沙漠地區利用下述方法能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對潮濕的地面挖一大約寬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懸一條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內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蒸發產生水汽,水汽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4、腳上起泡

很多驢友行到中途腳上起泡,最後一瘸一拐地勉強完成行程,其實做好防護措施完全能避免這種痛苦情況。長途徒步首先要保持腳的乾燥,多帶幾雙排汗襪,腳濕了就換一雙。由於新鞋容易讓腳感到不適,刺激水泡形成,最好穿舊鞋。如果徒步中感到腳底刺痛,請停下來檢查,不管起沒起泡,都用創可貼包一下。

如果戶外腳上起泡了,不要輕易弄破或剪破,如這樣處理受傷的嫩傷口會很疼嚴重的還會發炎。部隊長途行軍時,腳會經常磨出血泡、水泡。

具體的處理方法是:備一小瓶醫用酒精,在酒精裡泡一根穿好頭髮絲的縫衣針。腳磨出泡時,把穿有頭髮絲的針拿出來,穿透水(血)泡,把頭髮的一頭留的泡的一邊,針穿透泡後把頭髮的另一頭留的泡的另一邊,然後把頭髮兩頭拿起來,系成一個結。

這樣泡裡的(血)水就會順著頭髮絲流出來而泡不破,如不用頭髮絲就要用粗一點的針,但也要消毒,否則針太細了,扎過的泡雖然水流出來了,但後來流出來的水還會積成水泡。把泡穿透後還可用創口貼消炎。

戶外活動突發情況如何應對,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內容,供參考。

標籤:【戶外突發疾病處理方法】、【戶外野營應該注意什麼】、【戶外行安全攻略】、【戶外行要注意哪些】、【戶外活動突發情況如何應對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