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兒洩瀉的認識與治療 | 養生知識網


 

A-A+

對小兒洩瀉的認識與治療

2020年07月08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對洩瀉之因,自《內經》首倡:“濕勝則濡瀉”一說以來,各家均有發揮。致因雖多,不外三種,即:其一感受外邪:由於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故四時寒暑溫涼的變化,都有所影響,如夏季暑氣偏盛,秋令陰雨過多,致濕熱蘊蒸而生洩瀉。其二內傷飲(乳)食;小兒脾常不足,凡飲食不節或不潔,易致脾胃受損,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致水谷不分並定大腸而成洩瀉。其三脾胃虛弱:脾屑土而惡寒濕,脾氣不足,不能運化水谷,致水反成濕谷反成滯,水濕滯留而形成洩瀉。以上三團,脾胃虛弱是主要的,是發的基礎,而外感,內傷飲食是發的條件。

關於洩瀉的分型。歷來分型不一而比較繁雜。其實,按照審因論治的原則,洩瀉應分傷食(乳)、濕熱、脾虛三型。此分有執簡駁繁之義,分型只給人以規矩準繩,在於醫者貴變通也。臨證中,傷食者消食導滯,處以保和丸或消乳丸;濕熱者清熱利濕,處以葛根芩連湯或四薈散;脾虛者健脾益胃,宜七味白朮散或異功散。臨證處方用藥,宜簡不宜繁,藥量宜小不宜大。以及節飲食,慎風寒,防食積,清濕熱,消積滯而中病即止,同時顧護胃氣等原則,都是十分可取的。

關於胎瀉(嬰兒腹瀉)的治療。患兒洩瀉,並不限於夏秋季,四季都可發病;多為六個月內甚至月內的嬰兒;這些嬰兒多體胖,食量較大;洩下綠水夾有奶瓣,日十數次,甚至20餘次;患兒精神萎頓,易哭鬧以晚間為甚;各種止瀉劑無甚效果,若更換母乳,瀉可減輕甚至停止。同時,這些患兒易思濕疹或咳嗽哮喘,容易感冒。其母多體胖或嗜食膏梁厚味,乳汁偏多(俗稱漿水奶),有腰痛帶下之證,或痰飲咳嗽之疾。具以上特點,則屑胎瀉。

胎瀉治療,應採用母於同治之法,投以祖傳土茯苓湯,效佳。

土茯苓湯組成:土茯苓15克,黨參、黃芪各10克,黃柏、天花粉,苡仁、車前子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母服2/3,兒服1/3。如藥後母乳減少,可間日服1劑;

本方中土茯苓清熱解毒除濕為君藥;黨參健脾益氣,黃蔑補氣升陽托毒外出為臣藥;黃柏苦寒燥濕解毒,苡仁利水滲濕儲脾止瀉,車前於利水道而分清濁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以解毒為使藥。八味相合,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扶正祛邪之功。用治胎瀉,療效卓著。

病案舉例:宋××,女,6個月。1964年5月18日初診。患兒洩瀉反覆遷延已四月,曾用西藥抗菌素,黃連家及中藥多劑均勻效。現瀉綠水夾奶瓣,日達十五次。診見患兒體胖,面黃,腹脹,腸鳴,晚間哭鬧,驚惕,頭胸部可見銅錢大濕疹多處。指紋紫滯,舌紅苔黃膩。初按常法治療半月,四易其方均罔效。後適其母外出數日改由他人哺乳,洩瀉稍停。其母歸後,洩瀉又作,至此方悟出母乳致兒瀉之理。故採用母於同治之法,改用土茯苓湯5劑,囑母子同服,未見明顯效果,再投5劑,洩瀉減為日五、六次,精神賂好,不甚哭鬧,濕疹亦愈大半。因服藥後其母乳計減少,改為問日l劑。前後其服30餘劑,腹瀉競獲全愈。其後再未復發。以後每通此類洩瀉(胎瀉),即按此法,療效均屑薄意。
 

標籤:【治療】、【認識】、【洩瀉】、【小兒】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