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國人培養孩子性別意識舉措 | 養生知識網


 

A-A+

看外國人培養孩子性別意識舉措

2018年10月17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教育孩子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父母們要特別小心,尤其是培養孩子性別意識的問題上。那麼,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盤點育兒知識,揭秘培養孩子性別意識法寶。

外國人如何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無論古今中外,堅強陽剛的男性和溫婉陰柔的女性都是人們眼中完美的性別標準。在國外,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都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男孩穿藍色,女孩穿粉色

在英國和德國,一看新生兒的襁褓,就能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嬰兒並沒有性別意識,凡事都需要學習。如果他們從出生開始就穿某種顏色的衣服,就能讓他們感到“這種顏色屬於我”。

男孩穿褲子,女孩穿裙子

裙子是女性天然的代表,而褲子則屬於男性。裙子的搖曳能讓女孩從小就從中獲得溫柔如水的特質,並且百變的裙子也能培養女性特殊的審美;而褲子直挺挺的,男孩穿上更能讓他們養成堅毅、果斷的性格。

男孩玩機器人,女孩玩洋娃娃

女孩玩娃娃能更充分地激發其母性的本能,這樣的女孩長大後更善良體貼。相比而言,機械類的玩具對男孩性別塑造的影響更大。

男孩多擁抱,女孩多親吻

男人需要認可,女人需要呵護。在德國,經常見到,男孩如果幫了別人的忙,父母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熊抱,然後拍拍後背;而女孩通常會獲得一個甜蜜的吻。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擁抱代表肯定,而親吻則代表保護和愛。

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

德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基尼指出,這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男孩的身體跟爸爸一樣,女孩跟媽媽一樣。這是孩子最早瞭解人體和性別的啟蒙教育。

男孩常做挑戰性運動,女孩要多做體操

在英國,很小的男孩就經常被父親強迫著去爬山或游泳;而女孩經常被父母送去練體操。挑戰性的運動能培養男孩堅強和不懼挑戰的性格;而體操的柔美與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養女孩溫柔、平和的個性。

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法寶

1、肯定孩子的性別

三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朦朦朧朧的有了性別的意識,他們開始想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但是因為他們對於男女不同的認識還很不明確,所以就會有時說自己是男孩,有時又說自己是女孩,而且在判斷別人是男還是女時就更容易出錯。這時家長不要把這件事當作生活的小插曲一笑了之,你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寶寶是個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你是媽媽的女兒或者兒子。

在我國目前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不免會出現有的家長非常喜歡女孩子,但卻有個兒子;或者父母喜歡男孩卻有個女孩子。這種對孩子性別的偏愛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管女兒叫“乖兒子”,或者叫兒子為“姑娘”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出現性別認識的混亂,不清楚自己是男還是女,甚至有的男孩子自稱自己是女孩子,以女孩子自居,行為方式也模仿女孩子。也會有的女孩子具有男孩子的特點,但消極影響較具有女孩子氣的男孩子要小。這些家長一定要注意疼愛有度,在孩子性別意識沒有形成時,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的性別,並且要時常叫出孩子的性別,以鞏固孩子的性別知識。只有在孩子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的前提下才可以隨意稱呼。

2.怎樣給孩子穿衣、剪髮

大家都知道,男孩子的衣服和女孩子的衣服在樣式、花色上都是不一樣的。男孩子的可能大多為短褲、長褲、T恤、牛仔,花色也多為深色,點綴少。而女孩子的衣服則多為裙子、綴滿花邊的公主服,而且多以紅色、粉色、綠色等這些鮮艷的顏色為主。男孩子應留短髮,女孩子可以留長髮。但有的家長因為自己對孩子性別的偏愛或者對衣服樣式、顏色的偏愛,對髮式的偏愛,可能會讓男孩子穿漂亮裙子,女孩子總是一頭短髮、男孩子則扎馬尾辮,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上面已經說過,兩三歲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並不明確,他們會受到這些外在特徵的影響和強化,如果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異性的穿著、髮式產生偏愛,漸漸演變成對異性性別的偏愛,在外在行為上就會表現出異性特徵,相信這種痛心的後果家長們都不願看到。

3.父母自身要具有合適的性別特徵

從心理上講,一些青少年就是因為性別角色混亂,沒有找到自身性別角色的社會定位,才造成同性戀傾向的。因此,從幼兒開始,父母是一個絕好的性別角色榜樣,孩子可以從媽媽身上認識女性角色,從爸爸身上認識男性角色,從父母身上發展對異性的信任,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上的性別特徵,甚至是性格特徵,這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同時,還要注意多帶孩子接觸兩種性別共存的夥伴群體,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性別群體。

4.父親在孩子的性別意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性別角色形成的重要場所,是他們模仿性別角色行為的首要源泉。而父親在這裡起到的作用更加重要。父親給孩子提供了一種男人的基本模式,孩子就是從父親身上知道了男人是什麼樣子的、男人該做什麼事情。而男孩大多將父親看作是最具男性特徵的“楷模”,他們的理想就是成為父親那樣的男人。女孩子則在觀察父親與母親的關係中,瞭解到男人給如何對待女人,所以有很多女孩子都是以父親作為以後擇偶的標準。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是如此的重要,那麼,如果父愛缺乏會出現什麼現象呢?男孩子會變得軟弱、膽小、依賴性強、缺乏主見、女子氣、缺乏面對生活變動的勇氣,女孩子則可能表現為焦慮、羞怯、膽怯、成年後的家庭關係不良。

因此,父親與孩子的聯結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女主人的責任,父親無論如何都要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接觸,正如貝多芬曾說過的一句話:我不知道有什麼比教養一個孩子成人更神聖的職責。

5.在性格上培養雙性化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貝姆認為:在不斷發展的將來,雙性化人格將得到充分重視,雙性化將成為人們心理健康的標準。這種人身上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長處和優點:既獨立又合作、既果斷又沉穩、既豁達又敏感、既自信又謹慎、既熱忱又成熟。這種人更容易得到旁人的喜愛及認同,更容易獲得成功。

從何時起應該培養孩子性別意識

男孩女孩性格特徵相反

小羽是一名高二女生,但從小到大一直沒梳過長髮,沒穿過裙子,言談舉止都大大咧咧的,儼然是個“假小子”。在小羽的班級裡,有好幾個像她這樣的“假小子”,她們的性格都非常直爽、開朗,經常和一群男生稱兄道弟。相比之下,班級裡有些男生則舉止文靜、性格柔弱。小羽說:“我們許多女生都喜歡李宇春青春灑脫的形象,覺得那樣很帥。”

而某小學教三年級的陳老師則對小學生中的“陰盛陽衰”感到有些擔憂:“近幾年,我發現小學一年級新生剛入校的那段時間,哭鬧的學生中男孩佔了大多數,女孩反倒很少哭鬧,比男孩更能適應環境,獨立能力也更強。甚至有的女孩吵嘴、打架也比男孩厲害。”

在採訪中,一些學生家長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已把中性打扮當成一種時尚、潮流,“我覺得有的孩子男女性別的差異都有些模糊不清了,真不知道現在該如何教育孩子了。”

3歲後應培養性別意識

目前國內有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幼兒園分廁對孩子性別意識的認知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幼兒園也在嘗試這種做法。他們認為,性別角色是以性別為標準進行劃分的一種社會角色,它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如人們要求男性行為體現出陽剛之氣,女性行為表現出陰柔之美。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性別角色卻是從兒童時期受到成人影響、教育的結果。河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心理學系袁立壯老師指出,現在的孩子出現以上的現象,是因為對孩子的性別教育存在著一些誤區或缺失,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角色的錯位,帶給孩子的將是心靈的扭曲和傷害。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非常關心和重視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愛護自己,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從出生就應開始的性別教育。性別教育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對自身瞭解的啟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所以從小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袁老師介紹,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從3歲以後就開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別角色意識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至於6—12歲的小學階段,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社會知識和興趣的培養上,這個階段則屬於孩子性別意識的潛伏期。“所以,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為他們進入青春期後正確處理兩性關係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礎。”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父母們要正視孩子對於性別的好奇,通過合理的渠道來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以上小編為您盤點的培養孩子性別意識法寶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標籤:【培養孩子】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