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術 | 養生知識網

 

A-A+

白 術

2013年04月0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原料介紹
白朮為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莖。白朮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林緣及灌叢中,分佈於長江流域。現全國各地多栽培,以浙江為最。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待地上部分枯萎後,先晴天挖掘根部,除去泥土,剪去莖稈,將根莖烘乾,亦可曬乾。
白朮根莖呈不規則肥厚團塊,長3至13厘米,直徑1.5至7厘米。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具瘤狀突起及斷續的縱皺紋和溝紋, 並有須痕,頂端有殘留莖基和根芽。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有棕色油點狀油室散在,烘乾者斷面角質樣,色較深,有裂隙,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粘性。以個大,質堅實,斷面貢白色,香氣濃者為佳。
 
相關人群
陰虛內熱、津液虧耗者慎服;內有實邪壅滯者禁服。
 
製作指導
1. 利水消腫、固表止汗、除濕治痺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
2. 脾氣不足,形瘦面黃,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者,可與人參、茯苓、炙甘草等配伍,以增健脾益氣之功。
3. 痰飲內停,症見胸脅支滿,頭眩心悸,咳而短氣者,可與桂枝、茯苓、甘草配伍,健脾溫陽化飲。
4. 表虛自汗,症見汗出惡風,易於感冒,稍勞則汗出尤甚者,可單味煎服或研末服;也可與黃芪、防風配伍,以固表止汗。
5. 凡妊娠惡阻,嘔吐清水,飲食不下者,可與人參、甘草、丁香等配伍,以益氣降逆和胃。
 
食療作用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芳香質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
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
主治脾氣虛弱,食少腹脹,大便溏瀉;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濕痺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
 
其他相關
白朮與蒼朮秦漢時期統稱術,陶弘景始分為二,因其色較蒼朮淡白,故名白朮。《綱目》云:“按六書本義,術字篆文,像其根乾枝葉之形。《吳普本草》一名山芥,一名天薊,因其葉似薊,味似姜、芥也。西域謂之吃力伽,故名《名台》在吃力伽散,揚州之域多種白朮,其狀如桴,故有楊桴及桴薊之名,今人謂之吳術是也。桴乃鼓槌之名。古方二術通用,後人始有白蒼、白之分。”

標籤:【術】【白】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