秈 米 | 養生知識網


 

A-A+

秈 米

2012年12月2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3 ℃ 次

原料介紹
秈米系用秈型非糯性稻穀製成的米稱為秈米。米粒粒形呈細長或長圓形,長者長度在7毫米以上,蒸煮後出飯率高,粘性較小,米質較脆,加工時易破碎,橫斷面呈扁圓形,顏色白色透明的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根據稻穀收穫季節,分為早秈米和晚秈米。早秈米米粒寬厚而較短,呈粉白色,腹白大,粉質多,質地脆弱易碎,粘性小於晚秈米,質量較差。晚秈米米粒細長而稍扁平,組織細密,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腹白較小,硬質粒多,油性較大,質量較好。秈米是我國出產最多的一種稻米,以廣東、湖南、四川等省為主要產區。
 
營養分析
大米是提供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是預防腳氣、消除口腔炎症的重要食療資源;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功效;米湯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並對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是補充營養素的基礎。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一切體虛之人、高熱之人、久初癒、婦女產後、老年人、嬰幼兒消化力減弱者,煮成稀粥調養食用;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食物相剋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清•王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製作指導
1. 秈米煮熟後米飯較干、松,通常用於蘿蔔糕、米粉、炒飯;
2. 大米做成粥更易於消化吸收,但製作大米粥時千萬不要放鹼,因為大米是人體維生素B1的重要來源,鹼能破壞大米中的維生素B1,會導致B1缺乏,出現“腳氣病”;
3. 用大米製作米飯時一定要“蒸”,不要“撈”,因為撈飯會損失掉大量維生素。
 
食療作用
大米性平,味甘;
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
 
 

標籤:【米】【秈】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