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健康 11款食物切記不可空腹吃 | 養生知識網


 

A-A+

飲食與健康 11款食物切記不可空腹吃

2014年08月20日 飲食禁忌 暫無評論 閱讀 44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食物是我們每天維持身體能量的源泉,因此我們的飲食必須講究,這樣對身體健康才有益處。那麼怎麼樣科學飲食呢?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空腹吃的食物?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解答,盤點了11種不可空腹吃的食物,以及告訴大家健康飲食的原則,趕快跟著小編到下文看看學學如何飲食保健吧。

豆漿
豆漿

飲食與健康 11款食物切記不可空腹吃

不適合空腹吃的食物:牛奶、豆漿、酸奶、白酒、茶、糖、柿子、西紅柿、香蕉、山楂、桔子、大蒜、白薯、冷飲。

“飢不擇食”,是說人餓的時候,食慾強烈。但是如果抓到什麼吃什麼,急於填飽肚子對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因為有些食物是不宜空腹食用的,否則會給你的健康埋下隱患

一、牛奶、豆漿

這兩種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空腹飲用,蛋白質將“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營養滋補作用。正確的飲用方法是與點心、麵餅等含麵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後兩小時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二、酸奶

空腹飲用酸奶,會使酸奶的保健作用減弱,而飯後兩小時飲用,或睡前喝,既有滋補保健、促進消化作用,又有排氣通便作用。

三、白酒

空腹飲酒會刺激胃黏膜,久之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另外,人空腹時,本身血糖就低,此時飲酒,人體很快出現低血糖,腦組織會因缺乏葡萄糖的供應而發生功能性障礙,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及飢餓感,嚴重者會發生低血糖昏迷。

四、茶

空腹飲茶能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還會引起“茶醉”,表現為心慌、頭暈、頭痛、乏力、站立不穩等。

五、糖

糖是一種極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空腹大量吃糖,人體短時間內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液中的血糖驟然升高容易導致眼疾。而且糖屬酸性食品,空腹吃糖還會破壞機體內的酸鹼平衡和各種微生物的平衡,對健康不利。

六、柿子、西紅柿

含有較多的果膠、單寧酸,上述物質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凝膠塊,易形成胃結石。

七、香蕉

香蕉中有較多的鎂元素,空腹吃香蕉會使人體中的鎂驟然升高而破壞人體血液中的鎂鈣平衡,對心血管產生抑製作用,不利於身體健康。

八、山楂、桔子

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果酸、山楂酸、枸櫞酸等,空腹食用,會使胃酸猛增,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脹滿、噯氣、吐酸水。

九、大蒜

大蒜含有強烈辛辣味的大蒜素,空腹食蒜,會對胃黏膜、腸壁造成強烈的刺激,引起胃腸痙攣、絞痛。

十、白薯

白薯中含有單寧和膠質,會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燒心等不適感。

十一、冷飲

空腹狀態下暴飲各種冷凍食品,會刺激胃腸發生攣縮,久之將導致各種酶促化學反應失調,誘發腸胃疾病

注意:飲食有序亂不得

眾所周知,“飯前喝湯,勝似藥方”。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若飯前不喝湯,吃飯時也不進湯水,則飯後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生口渴,這時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所以,營養學家認為,養成飯前和吃飯時喝點湯水的習慣,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的發生。但吃飯時將干飯或硬饃泡湯吃卻不同了。因為湯泡飯飽含水分,鬆軟易吞,人們往往懶於咀嚼,把食物快速吞嚥下去,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的發作。

各種水果的共同特點是富含各種營養物質,食用後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無需通過胃來消化,而是直接進入小腸就被吸收。而米飯、麵食、肉食等含澱粉及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則需要在胃裡停留一段時間。如果進餐時先吃飯、菜,再吃水果,消化慢的澱粉蛋白質會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攪和在胃裡,水果在體內高溫下,產生發酵反應甚至腐敗,出現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道帶來不良影響。

含鞣酸成分多的水果,如柿子、石榴、檸檬、葡萄、酸柚、楊梅等,不宜與魷魚、龍蝦、藻類等富含蛋白質及礦物質的海味同吃。同吃後水果中的鞣酸不僅會降低海味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容易和海味品中的鈣、鐵結合成一種不易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刺激胃腸,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等。所以營養專家建議,食用了這些海味,應間隔2~3小時後再享用水果。

人們正確的進餐順序應為:湯→蔬菜→飯→肉→半小時後再食用水果。

科學飲食的八大原則

奶類除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以外,含鈣量較高,利用率也高。我國居民飲食中鈣含量普遍偏低,我國嬰幼兒佝僂患者也較多,這和飲食中鈣含量不足有一定關係。豆類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以及b族維生素,加工成豆製品後更易消化。因此,應提倡常吃豆類及豆製品。

食物是人體必需營養的最佳來源,只有建立科學的飲食結構,才能保障飲食的科學、合理。一般來說,中國人的飲食來源比較豐富。但是由於地域的差異,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並不理想。

飲食習慣中的“口味”與“嗜好”等問題決定了其飲食結構的不合理性與盲目性。只有真正瞭解食物的營養特點,並掌握補充營養的一定技巧,才能獲得食物補益的理想效果。

◎ 食物多樣化,穀類為主

各種各樣的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沒有一種食物能供給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素,每日飲食必須由多種食物適當搭配,才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穀類食物是我國傳統飲食的主體,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它提供人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等。在各類食物中應以穀類為主,並需注意粗細糧搭配。

◎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水果和薯類都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其他活性物質。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水果,而水果中的糖、有機酸及果膠等又比蔬菜豐富。豐富的蔬菜、水果和薯類的飲食,對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能力、預防某些癌症等均有重要作用。

◎ 常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奶類除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以外,含鈣量較高,利用率也高。我國居民飲食中鈣含量普遍偏低,我國嬰幼兒佝僂病患者也較多,這和飲食中鈣含量不足有一定關係。豆類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以及b族維生素,加工成豆製品後更易消化。因此,應提倡常吃豆類及豆製品。

◎ 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

少吃肥肉和葷油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肥肉和葷油為高熱能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並且是導致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

◎ 清淡少鹽的飲食

飲食不應太油膩、太鹹或食用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及油炸、煙熏食物。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以不超過6 克為宜。除食鹽外,還應少吃醬油、鹹菜、味精等高鈉食品以及含鈉的加工食品等,因為吃鹽過多會增加患高血壓病的危險。

◎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量過大而活動量不足會導致肥胖,反之則會造成消瘦。體重過高易得慢性疾病,體重過低可使勞動能力和對疾

病的抵抗力下降,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應保持進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體力活動較少的人應適度運動,使體重維持在適宜的範圍內。

◎ 飲酒要限量

白酒除能量外不含其他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減少,以致發生多種營養素缺乏的現象,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增加了高血壓、中風等危險。若飲酒可少量飲用低度酒。孕婦和兒童應忌酒。

◎ 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應當選擇外觀好,沒有泥污、雜質,沒有變色、變味並符合衛生要求的食物。進餐時還要注意衛生,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衛生狀況等方面。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飲食養生是很有講究的,吃的好吃的科學,那麼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加健康,希望以上盤點的這些科學飲食方法,給大家帶來幫助哦。

 

標籤:【食物】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