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艾灸:補益肺氣、防病治病 | 養生知識網


 

A-A+

秋分艾灸:補益肺氣、防病治病

2016年12月10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9月23日是秋分,在這天涼之時,秋分艾灸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那麼秋分艾灸要如何操作呢?是否人人都適合秋分艾灸?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秋分艾灸

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轉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保健的作用。反覆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

天灸療法是以溫熱藥物穴位貼敷,使局部皮膚充血潮紅、起泡來治療疾病的一種非火熱中醫外治方法,“三伏”天灸在每年的7-8月,而“三九”天灸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1月,這兩次施灸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如果能在此期間增加“春分灸”和“秋分灸”,能夠加強“三九”和“三伏”天灸的功效。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時節,根據節氣的陰陽變化,施以“溫熱”的灸法,能有效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秋分灸與三伏灸、三九灸一樣,也屬於節氣灸。不同的是,由於秋分處於陰陽消長的轉折期,最利於調節陰陽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對溫和,是對三九灸、三伏灸的補充。

進入秋天後,氣溫逐日下降,寒涼漸重,陰氣上升抑制了春夏溫熱之氣,許多陰寒症有了抬頭趨勢,比如咳嗽、胃痛、腹瀉、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時也是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發期。而此時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還能潤燥。

秋分灸治療選取肺俞、脾俞、腎俞、關元俞等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為主,以調治相關臟腑和有關組織器官的證,對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疾病尤為顯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節氣當天以及前7天、後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間隔,這樣療效比較好。

秋分艾灸

自行進行節氣灸可以選擇簡單方便操作的艾灸,將艾條點燃後懸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變部位,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達到防病保健、養生美容、治療疾病之功效。

艾灸可採取懸灸、溫灸器灸、溫灸筒灸等方式,每個穴位可因各人皮膚情況施灸5-10分鐘,可於節氣時間範圍內隔天選取穴位進行施灸。

以下是一些秋冬常見虛證的秋分灸法,老人可以自己在家操作。

1、灸足三里

適合於脾胃虛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虛寒性胃腸病等,灸法一般以溫補脾胃為主,兼溫腎陽、助肺氣。先點燃兩根艾條,在兩側足三里灸,保持與皮膚的距離不超過2厘米,但又不會燙,如此持續3至5分鐘。每天灸1次,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秋冬脾胃虛寒性疾病的發作。

2、灸膻中

適合於肺虛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寒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還有反覆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經氣、溫肺。操作時,選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後面的大椎作為施灸的部位。用艾條先灸膻中,後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進行比較好,時間可稍長,灸上10至15分鐘後,能暖和身體、幫助睡眠、預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發作。

3、灸湧泉

適合於腎內積寒證者,包括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凍瘡等。均是由於腎陽虧虛、寒濕內侵,致使筋骨、肌肉受累,一般灸兩腳底湧泉穴。晚上熱水洗完腳後,擦乾,點燃艾條,懸在兩腳心前1/3處湧泉穴,來回移動艾條,使腳心有熱感但不覺得燙。每隻腳灸3至4分鐘。

養生之道網提醒,秋分灸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如果有以下情況,如咳嗽時痰黃、尿少、大便乾澀,多數屬於熱症不適合做;發燒、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也不宜做。糖尿病患者易留疤,應慎施灸。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

標籤:【艾灸養生】【艾灸的作用】【艾灸穴位圖】【秋分吃什麼水果】【秋分吃什麼海鮮】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