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 養生知識網


 

A-A+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2015年03月14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676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語:清明快到了,關於清明節掃墓的習俗,你知道嗎?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你,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有哪些。

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掃墓,是我們中華民族多年以來的傳統,也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一是祭奠我們的祖先,二是言傳身教,教育我們下一代,記住我們的祖先,不要忘記先人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清明將至,春暖花開,正是掃墓踏青好時節。清明掃墓的習俗你知多少?

清明掃墓的由來

清明節祭祀掃墓的習俗和喪葬禮俗的演變有著重要的關係。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即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掃墓祭祀,也就沒有相關的記載。後來“墓而且墳”,即埋葬之後在築起墳丘,使祭祖掃墓的習俗有了依托。到了秦漢時代,掃墓祭祖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地區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瞭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具體清明節掃墓的順序如何進行,接下來由小編為您繼續講解。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清明掃墓的時間清明掃墓盡量提前一些,過去有民諺“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兩周都可以進行,不要全趕到清明節這一天,另外最好選在上午七點至下午三點前掃墓,這是這一天陽氣升旺的時間,是我們祭奠先人的最好時間。因為下午三點後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運氣不好的人、身體弱的人在這個時間段,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給你帶來傷害。

俗話說得好,長幼有序,拜祭時更需要遵守秩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余此類推。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

掃墓時間在清明節前後五天,和清明節當天都可以,但寒食節這天不能掃墓,寒食節即清明節的頭一天。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各地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不同地域清明節掃墓的習俗不盡相同。

1、“清明蕎菜”不可少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在清明前一天,許多人會去買一串新鮮的柳枝,插在門上,這樣子就可趨吉避災。

有一些地方的風俗是不准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能是男丁才有資格完成,女子做好雜事就行,如,做紙錢、元寶、蒸糕點等等,只等男丁們把燒豬肉帶回家後立刻炒了供一家子吃,這樣,女子才算沾了點祖宗的福。

2、食蔗要食到尾

在肇慶,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傳統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燒豬、甘蔗蘋果等水果、紙錢元寶、發糕麵點等。“祭祖金豬”寓意紅皮赤壯、宏圖大展。

清明節肇慶還有吃甘蔗的習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會叮囑小孩子,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據說這樣子以後做事情才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3、採擷艾葉做粄

韶關地區的客家人在每年掃墓時,都首先會將祖墳周圍的雜草鏟光,土坡進行清理,然後用雞鴨魚肉、鮮果糕點、酒水等進行祭祀,最後鳴放鞭炮,回家就餐。

許多山區群眾便會採擷新鮮艾葉,和以糯米、白糖,用於做“青粄”,俗稱“清明粄”。這種小食擁有一股獨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僅可以祛風祛濕,還有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奇效,最適合天氣潮濕的春天食用,因此這種習俗在客家地區代代相傳。

下面由小編為您繼續介紹清明節掃墓的禁忌。

清明掃墓禁忌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自古流傳下來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禁忌。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一、不適合掃墓的人群

1、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2、剛動手術的人避免掃墓

體弱是主要因素。民間傳說,剛動手術的人要是去了墳場,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術傷元氣,元氣弱的時候,邪氣也就特別容易入侵,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著想,剛動手術的人還是不要去掃墓的好。

3、三歲以下的小孩避免掃墓

有一種說法是7歲以下的孩子不合適,但其實從命理角度上去看,3歲的更不合適,因為不管從中國的宗教還是國外前世今生理論,都提及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為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一個相對污染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4、印堂發暗或眼窩發青發黑的人避免掃墓

印堂發暗和眼窩發青發黑的人處於一個很晦氣的時期,掃墓是祭拜祖先,大部分墳墓規則不會是個很獨立的地方,而是要經過不少其他家的墳墓。晦氣臨門更不合適去穿越陰氣扎堆的地方。

5、重患者避免掃墓

掃墓可不是一個鍛煉的行為,大部分墳墓都離住的地方比較遠,大部分墳墓還都要走一段路。重病患者需要的是調養生息,不能過度操勞,免疫力低下,身體陰虛,心神漂浮,易遭各種邪氣,所以,不推薦。

二、清明節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

掃墓時要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穿深色、黑色衣服莊重肅穆,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這與掃墓的氣氛不協調,素色或白色衣服則適宜。

掃墓時要專心致志,不要東張西望,不要細看別家墳墓和踩踏別家墳墓,或對別家墳墓評頭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適宜的。這樣做不單只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而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也許會惹一身麻煩回家。

三、清明節不宜將陰氣帶回家

清明節掃墓要做到心態平和,安穩,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在墓區亂丟東西,吐痰等。也不要在墓區吃東西,情侶之間不要打鬧嬉笑。

從墓地回來,建議你先去人氣旺的大超市轉轉,之後再回家。人多的地方氣場旺,可以驅散心中的不良情緒,消除各種負面信息,讓自己的心情開朗起來;平時容易受外界信息影響的人或膽子小、身體弱、運勢低的人,還可以用過火盆的方法,來處理陰氣,消除負面信息。

具體方法是,在出門前,就準備好:幾張金銀紙“錢紙店有買”,放在一個不銹鋼盆裡,回家後,把紙點燃,人從燃燒的紙上走過去,即可。

四、掃墓時不得嘻笑怒罵、相互打鬧

因為墓地是先人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嘩、嘻笑怒罵,污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只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五、多加瞭解當地風俗習慣

中華民族傳承已久,各地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民風,因此要多向老輩人咨詢瞭解一些本地的風俗,雖然有些事情可能看起來有些怪異,但我們要知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既然存在了很久,就一定有其道理。我們可以在借鑒或遵照實施的同時,將這些風俗習慣牢記並傳承下去。

辭別時,首先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後可離開。離開時要決然離開,不能一步三回頭,以免將不吉帶回身上或引回家中。拜祭回家後,必要時可以進行淨身儀式,可除去因時運勢較低時,拜祭所招惹回來的氣場入宅。

清明節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忌諱自然不少,其他忌諱主要有:忌諱探視朋友親人;忌諱選擇清明時期結婚;忌諱搬家入宅;忌諱喜慶類宴請;禁止修建房屋(只適宜修墳、包墳等);忌諱去別人祭掃比較多的山旅遊;忌諱說不吉利的話,特別是對亡者不敬的話;忌諱晚上活動不謹慎等。盡信書不如無書,但人有一絲敬畏、多一些顧忌是有益的。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除了清明節掃墓的習俗,還有一些事需要注意。

清明節掃墓溫馨提示

每年清明時節,都會有一些老人、兒童因掃墓踏青而不慎摔傷。在此提醒,老人掃墓時最好拄拐,若有兒童隨去,需看護好。

1、控制情緒防心病

“清明也是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掃墓時要注意穩定情緒,需帶上急救藥品,身旁最好有親人陪伴。

2、踏青防花粉過敏

眼下正是花粉傳播的時期,花粉飄浮在空中,被人吸入體內後,常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鼻腔及全身發癢等過敏症狀。醫生提醒說,有花粉過敏史的人出遊前應帶抗過敏的藥物,並戴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患有急性病、身體弱或過敏體質的人群,要盡量少去踏青。

3、慎吃野菜防中毒

掃墓、踏青後,採摘野菜帶回家也成為不少人的選擇。醫生提醒,市民如果誤食有毒的或被污染的野菜,要進行人工催吐,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4、不空腹,適當添衣物防感冒

清明節前後,早晚溫差大,老人、兒童、孕婦和身體虛弱的人很容易感冒。醫生建議,掃墓、踏青時出門不宜太早,不要空腹上路;不要過度勞累,更要注意增添衣物保暖。但“春捂”須有度,春季空氣濕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易誘發“春火”。

標籤:【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的來歷】【清明節習俗】【清明節來歷】【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