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夏季養生之道早知道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夏季養生之道早知道

2015年10月17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284 ℃ 次

養生不是一時一刻的事情,更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節氣採取適應的養生方法。中醫夏季養生之道早知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解決夏季常見的養生問題。

一、精神調養

五行學說認為,夏屬火,與心相應,因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要著重心神的調養,要保持神清氣和,歡樂暢快,切忌暴躁,焦慮。

二、起居調養

夏季作息,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早些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

“暑易傷氣”,炎熱可是寒洩太過,氣隨津脫,令人頭昏頭重,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勞動或體育鍛煉時,要避開炎炎烈日之時,並注意加強防護。午飯後,需適當安排午睡,一則避炎熱之勢,二則可恢復疲勞。

夏日炎熱,腠理開洩,易受風寒濕邪侵犯,出入有空調的場所,應注意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而感暑熱(尤其老人和小孩)。可在樹蔭下、水亭中、涼台上納涼,但不要時間過長,以防賊風入中得陰暑症。

三、飲食調養

五行學說認為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說。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

陰陽學說則認為,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食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腹痛,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湯,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宜適當煲些有健脾化濕,清暑生津功效的湯飲,如冬瓜薏米荷葉湯、海帶綠豆荷葉湯等。

四、運動調養

夏天運動鍛煉,應避烈日,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快時進行。

夏天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可導致大汗淋漓,傷津耗氣。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鹽開水或綠豆鹽湯,切忌飲用大量涼開水;不要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痺症、“黃汗”等多種疾病

五、防保健

(一) 預防暑熱傷人

夏季暑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如果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胸悶、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發麻、口渴、噁心等症狀,是中暑的先兆。

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過度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慎食燥熱及生冷。另外,放暑飲料和藥物,如海帶綠豆湯、冬瓜薏米荷葉湯、十滴水、清涼油等,亦不可少。

(二)“冬夏治”保健

從小暑到立秋,人稱“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根據“天人相應”理論,可在“伏天”結合個人體質服用健脾溫腎之品,如附桂理中丸、金匱腎氣丸等;或進行三伏天灸敷貼療法,去防止一些慢性虛寒性體質疾病

對於一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痺症等陽虛症,是最佳的防治時機,成為“冬病夏治”。其中,以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效果最為顯著。

六、夏季養生三大問題

(一)健脾除濕

夏季濕邪是一大邪氣。加之夏天脾胃功能低下,此時很多人會覺得胃口不佳,易拉肚子,並會出現舌苔白膩等濕邪較重的症狀,因此我們就要經常的用台灣陳氏熏蒸藥包泡腳,因為這種泡腳藥包能夠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頭暈,易中暑等,並且能夠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二)清熱清暑

夏季天氣酷熱,機體心火也會較旺,此時常用一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中藥,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進行祛暑。

(三)補養肺腎

按傳統五行規律,夏季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應要補養肺腎之陰。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在晚上九點的時候泡腳,因為夏季腎水虛弱,而九點的時候正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候,此時我們用台灣陳氏熏蒸藥包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關於中醫夏季養生之道方面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大家需要平時積累,下意識的瞭解每個季節的養生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標籤:【中醫夏季養生之道】【中醫怎麼養生】【中醫調養身體】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