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注意養肝的重要性 | 養生知識網


 

A-A+

春季注意養肝的重要性

2014年06月01日 春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4 ℃ 次

春天陽氣升發,冰雪消融,萬物復甦。正像《黃帝內經》裡所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陽氣自然升發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
注重調攝情志
中醫認為,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如果不注意情志調攝,肝氣抑鬱,則會生出許多來。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者還容易發生中風。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到了春天易復發。因此,春天應順應陽氣升發的自然規律,方可使肝氣順暢條達,“以使志生”。這就要求做到,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並及時進行宣洩,可防肝氣鬱結。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多些興趣愛好。在《壽親養老新書》裡載有十樂:讀書義理、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清代畫家高桐軒也有耕耘之樂、把帚之樂、教子之樂、知足之樂、安居之樂、暢談之樂、漫步之樂、沐浴之樂、高臥之樂、曝背之樂。學學古人的“十樂”,對春天養肝大有裨益。
保證睡眠質量
睡眠,古人稱為“眠食”。曾國藩有“養生之道,莫大於眠食”的名言。英國大劇作家莎士比亞將睡眠譽為“生命筵席”上的“滋補品”。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睡得香”為健康的重要客觀標誌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類自身對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有效調節。在高質量睡眠狀態下,體內會出現一系列有利於生理、生化的變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黃帝內經》中說:“人臥血歸於肝”。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並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禦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重科學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7小時左右;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晚飯莫過飽,睡前莫喝濃茶及咖啡。講究睡姿,睡時應“臥如弓”,以右側臥位,睡眠方向以頭東腳西為宜。要有靜謐的睡眠環境,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床鋪舒適,利於進入甜蜜的夢鄉。
宜吃溫補食物
春天飲食應遵從《黃帝內經》裡說的“春夏養陽”的原則,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適量吃些性溫的韭菜,可起到補人體陽氣,增強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蔥一身都是藥,其葉能利五臟,消水腫;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蔥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蔥根能治痔瘡及便血。大蒜有解毒去瘀之功,每天吃幾瓣大蒜,對預防春天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有良好作用,並能清潔血液,有益於心血管健康。飲食上宜甜少酸。中醫認為,春為肝氣當令,若食酸過多,易使肝氣偏亢,克伐脾土,影響脾的運化轉輸功能。所以,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大棗、山藥最宜於春季食用,李時珍稱讚大棗“氣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山藥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養肝、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棗、山藥與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養肝益胃,滋陰潤燥。春天要多吃蔬菜和野菜,如黃豆芽、綠豆芽、香菜、春筍、萵筍、菠菜、香椿、薺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等,既能補充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熱潤燥,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散發。忌吃油膩、生冷、黏硬食物,以免傷及肝脾。
堅持運動
萬木吐翠的春天,正是採納自然陽氣養肝的好時機,而運動則是絕好的方法。中醫認為,肝主筋。堅持鍛煉則能舒筋活絡,有益肝臟健康。《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清晨、傍晚及節假日,可漫步於芳草小徑,舞拳弄劍於河畔林間,或去郊外踏青問柳,遊山戲水,賞花行歌,登高望遠,神悠悠,思悠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無形之中增強了心身健康。

標籤:【重要性】【養肝】、【注意】、【春季】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